以往的经验总认为哮喘在夏季或气温最高的季节里了病率最低,秋冬季较高,但事实不尽然。 哮喘发病,主要由空气中飞据物如花粉、霉菌及气压、温度、寒暑变化、湿度等因素而定,涉及面比较广。春、秋季节,百花齐放,各种花粉颗粒在空中飘浮,有过敏体质的人吸 入了花粉,会产生鼻塞、打喷嚏、咳嗽及哮喘。但在秋冬季或初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猖獗,大多数哮喘患者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引起哮喘发作,因此所谓 季节性哮喘亦不能完全以吸入外界花粉来解释。细菌及致病的真菌对气候及季节的变化相当敏感,随着气候的变化,微生物对人的致病力亦在不断变化。
常见的致病细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及链球菌,在十二月份的酷寒环境中,致病力明显增强,容易使人患呼吸道感染,继而诱发哮喘。
(1)春秋季节里温度变化比较大,忽冷忽热易患感冒伤风,而哮喘的发作多与伤风感冒有关。温度比较稳定的酷夏或严冬季节,相对发病不多。
(2)春秋季节花草树木茂盛,不少野草或树木散发出的风媒花粉,飘浮在空气中,过敏体质的人吸入花粉后就开始打喷嚏、流鼻涕、鼻痒及咳嗽,继而引起哮喘发作。
(3)灰尘中存在一种称为螨的小虫,在一定温度时容易生长繁殖,有些人吸入此种尘螨后引起哮喘。也有很多灰尘是刺激性而非过敏性的,所以说对“灰尘过敏”并不恰当,用灰尘脱敏也没有道理。
哮喘病人常可以在不同的季节反复发作,但也可以仅仅在同一季节发病。
气温突变、湿度变化、干热风及冷空气的刺激等,都可能是哮喘发作的诱发因素。据调查,哮喘发作在夏季并不太多,秋冬季节较高,单纯在春、夏、秋、冬的某一个季节里发病者不到18%,大多数病人是在跨越两季如秋冬季里发病。
一般认为季节与哮喘发病的关系,与空气中的飞扬物如花粉、真菌等有密切关系,但气压、温度、寒暑多变及湿度等因素亦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初春及秋冬季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相当多见,是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所以,哮喘的季节性发病不能单纯以吸入花粉来解释。
温带地区如华东、华南,大多数哮喘发作集中在4月下旬至5月,9月下旬至10月。有人观察到,在日平均气温21℃左右的日子里,约70%的哮喘病人病情复发。而气温过高或过低,哮喘发作的机会并不太多。这说明哮喘病人对气温的转变特别敏感。湿度太高可影响体表的蒸发,呼吸加快,对哮喘不利;而湿度太低,呼吸道粘膜干燥也容易引起哮喘发作。一般最理想的湿度为30%-50%。之所以湿度过高容易激发哮喘,可能与细菌及真菌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长繁殖有关。
一般在高山上,因空气流通,飞扬物较少,有时可使哮喘好转。空气中的正、负离子是随着某一地区人口的密度,城市人口的集中程度,工业化及污染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亦取决于气候的变化,如雾天,阴天,下雨,刮风等都会改变电场的强度及大气的导电性。负离子对机体有益,正离子则对机体不利,特别是当正离子同城市与工业区的灰尘结合在一起时,其危害性尤其明显。农村及高山上负离子占优势,负离子不仅有利于神经系统与血液循环系统,且能间接缓解哮喘。
大多数在夏季能缓解的哮喘病人,在该季节里,多种激发因素并不引起哮喘发作。但在秋冬季节进食某些食物或吸入某些刺激物如化学工业品、煤气等,就很容易引起哮喘发作。由此可见,哮喘的发作与多种内外因素有关,气候影响机体内在的变化可能是一种重要因素。
不同地区除有不同气候外,引起哮喘的发作亦可能是由于机体不能适应当地的环境。
专家们经长期观察发现,有些哮喘病人在川西盆地居住期间,发作非常频繁,但移居其他地区后,病情可以迅速改善,甚至停止发作。现代医学认为某些地区的环境中存在某些特异的抗原,如花粉、真菌、螨、灰尘等,也可能是受气候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促使哮喘频频发作。
我国土地广阔,南北的天时气候及水土性质都有很大差异。西北地区气候寒冷,地高多燥;东南地区气候温和,地低多湿。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人体的适应善也必然有显着的不同。
因此久居某一地区的人,迁移至其他地区时,可能会产生包括哮喘发作在内的各种过敏性疾病;也可能因移居到适宜的环境而使症状消失。居住工厂区,因附近工业刺激物的刺激,可增加哮喘发作的机会。而在农村,空气污染虽较少,但由于生活飞快及寄生虫感染等因素,也可导致哮喘的发作。
(责任编辑:来慧丽 实习编辑:林林)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冬季由于气候变冷、干燥,人的呼吸系统容易“犯病”,感冒、咳嗽,甚至哮喘也是冬季多发疾病。但是,冬天该如何区分哮喘与普通咳嗽呢?哪些人群需要特别警惕哮喘发作?广东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许银姬为网友支三招辨别哮喘与普通咳嗽。
擅长领域:(预约者请门诊挂号,至住院部呼吸内科就诊)中山医大本科毕业,从事呼吸内科工作14年,曾在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进修1年。对慢性咳嗽、慢阻肺、肺心病、哮喘、气胸、肺癌、肺结核、胸腔积液等常见病及重症肺炎、ARDS、呼吸衰竭等危重患者诊治有丰富经验,对间质性肺炎、结节病、肺栓塞、肺血管炎、过敏性肺泡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及特殊感染等少见病有较独到见解。熟练掌握呼吸机、电子支气管镜、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肺功能、呼吸睡眠监测等技术。担任佛山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和顺德区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在呼吸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著3篇。
擅长领域:顽固性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癌、哮喘、肺间质病、中医药调理免疫能力低下
擅长领域:肺栓塞,肺动脉高压,肺癌,支气管哮喘、慢阻肺,感染性疾病,以及发热待查等疾病的鉴别诊断。擅长呼吸介入及机械通气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