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月31日“世界无烟日”的到来,“无烟日”已经跨入第23个年头。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烟民群体,总人数高达3.5亿,烟草产量占世界三分之一,且抽烟人数还有不断上升之势。控烟多年成果却并无成效,戒烟为何如此之难?
广州市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开设禁烟门诊已有3年,属于广州市较早开设戒烟门诊的医院。39健康网专访戒烟门诊专家崔立谦博士,让我们来听听专家的声音——为什么戒烟如此之难?
烟瘾实际上是一种病 与毒品成瘾高度类似
在广大烟民看来,抽烟与否,顶多是一种生活习惯,而非疾病。但崔立谦博士表示:WHO已将烟草依赖作为一种疾病列入国际疾病分类(ICD-10)(F17.2, 属精神神经疾病),确认烟草是目前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
烟草依赖又称尼古丁依赖,烟草中的尼古丁90%会被肺部吸收,并在1/4(7-10秒)内影响到大脑,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产生精神上的畅快与愉悦感。而抽烟成瘾的烟民,每隔30-40分钟就必须抽烟,否则就会出现疲倦、乏力、情绪低落等症状,与吸毒者戒毒过程中出现的“戒断症状”高度类似。
仅3%烟民靠意志力戒烟成功 戒烟需药物辅助
根据临床统计数据,仅有3%的烟民依靠自身意志力戒烟成功。马克·吐温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名言“戒烟一点也不困难,这不过是我第一千次戒烟而已”。为什么戒烟如此之难?
对此,崔立谦博士表示:烟瘾作为一种精神依赖疾病,需要药物辅助加以治疗。由于尼古丁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成瘾深度会非常深,仅依靠个人意志力很难成功。而服用戒烟药物后,能帮助戒烟成功。
名人广告效应阻碍戒烟运动
除戒烟门诊外,崔立谦博士也坦诚,当前不少“隐形”的烟草广告也给戒烟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使得意志力本来就不坚定的戒烟者的戒烟决心进一步削弱,导致开展戒烟工作困难重重。
今年来,各种传播媒介上关于烟草“隐性广告”争议不断,包括“烟草小学”“烟草广告”“烟草福利院”等,烟草行业披上“公益性”的外衣后具有极大的欺骗性,使得烟民进一步对烟草的认同度进一步提高,美化吸烟行为,放弃戒烟的努力。
疑问一:为什么伟人抽烟反而活更长?
网络上经常流传一个段子,讲的是各个名人喝酒抽烟与长寿的故事,其中张学良的故事最为人所称道,其“抽烟、喝酒、多女人”,却活到了百岁,其他不抽烟不喝酒的名人反而去世更早,为什么?
戒烟专家表示:这种论调具有极强的欺骗性。中国每年因烟草直接、间接死亡人口高达数百万,有三分之一的呼吸系统疾病直接与吸烟有关,烟民每年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治疗咳嗽、哮喘、肺气肿等疾病。由于张学良的“名人效应”,很容易使烟民抓住个案不放,反而忽视了每年被夺去生命的一百多万肺癌患者。
疑问二:为什么医生自己也抽烟?
对于戒烟门诊的专家们来讲,这个问题尤为尖锐。
200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天津等六个省会城市调查3650名医生,发现男性医生吸烟率为45.8%,尤其是精神病院等专科医院的男医生,吸烟比例甚至能达到80%,为什么?
根据戒烟专家的分析,医生并非不懂抽烟的危害,而是与其他人群一样,明知烟草危害,而难以彻底戒除。
疑问三:为什么抽烟不一定导致肺癌?
“每年因抽烟导致XX万人口死亡”“每年因吸烟导致XX人罹患肺癌”“吸烟会导致肺癌”……许多烟民提出质疑:“为何我抽了这么多年的烟,却没有得肺癌?”
戒烟专家表示:抽烟,是引起肺癌的高危因素,会极大增加发生肺癌的几率,而不是抽烟就一定会发生肺癌。90%的肺癌患者都有抽烟史和被动抽烟史,这一点无可置疑。导致肺癌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环境污染、粉尘污染、心情抑郁、基因突变等,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中国肺癌患者中,死因可归结与抽烟的占到80%。所以,“吸烟会极大增加患肺癌的几率”这种说法才是正确的。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商涛)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肺结节的鉴别诊断,肺癌的早期诊断,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及放化疗和局部介入等多学科综合治疗。对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及弥漫性间质性肺病积累了较多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急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及呼吸衰竭等的诊治有深入研究,擅长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及呼吸衰竭、支气管扩张、肺栓塞、各种肺部感染、难治性气胸、胸腔积液、肺部感染、肺心病、呼吸衰竭、肺性脑病、肺结核、睡眠暂停综合症、胸膜病变及酸碱失衡的内科治疗。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诊治呼吸系统疾病。对急、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肺栓塞、间质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