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小儿咳嗽怎么治

2007-12-26 15:26: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编辑同志:

  我的小孩今年4岁,体质较差,一到换季时,就感冒咳嗽,有时一咳嗽就是半个月。一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束手无策,有时用了许多消炎药和止咳药也不见效。请问,应如何治疗小儿咳嗽?

  石家庄 胡倩

  胡倩读者:

  孩子咳嗽对于家长来说是件令人苦恼的事。由于小儿神经系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特别是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他们不会有意识地咳嗽和咯痰。较小的婴儿会在喝水、吃奶时发生呛咳。症状严重时,孩子一吃奶,奶水就会从孩子的口鼻里呛出来,从而导致进食困难。发生此种情况时,如果家长疏忽大意,体弱的婴幼儿可能会因为奶水呛入气管、堵塞呼吸道,而发生窒息,甚至会危及孩子的生命。稍大些的婴幼儿,因为不会有意识地咯痰,痰到了咽部他们会把痰咽入胃里。因此从他们胃里呕吐出来的粘液性东西往往就是痰。更多咳嗽的孩子其喉头会有呼噜声即喉间痰鸣音,听起来就象猫在打呼噜。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咳嗽,听起来如同狗叫,并发出“空空”声。这种咳嗽叫犬吠样咳嗽,这是急性喉炎所特有的症状。如果孩子出现憋气、脸色青紫等现象时,则说明孩子喉头水肿严重,有生命危险,此时应立即带孩子上医院

  虽然咳嗽会给孩子带来很多痛苦,但咳嗽和发热一样,也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反射。人的呼吸道内膜表面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纤毛,它们总是不断地向口咽部摆动,清扫着混入呼吸道内的灰尘、微生物及异物。当呼吸道发生炎症时(如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等),各种渗出物、细菌、病毒及被破坏的白细胞会混合在一起,像垃圾一样被纤毛送到气管内。这些“垃圾”堆积多了,便会刺激神经中枢,产生咳嗽症状。因此,只要呼吸道的炎症没有完全消退,排出“垃圾”的咳嗽动作就会一直存在。此时如果用药止咳,会使这些垃圾越积越多,从而导致感染症状加重,甚至出现气道阻塞。因此,对于体质虚弱者、老年人及胸腹部手术后的病人,医生还特别鼓励他们咳嗽,以便让他们把气管内的“垃圾”排出去,免得它们在肺内惹事生非。由此可见,咳嗽对我们来说,既有弊又有利。那么,该怎样鉴别孩子咳嗽的类型,并对症选药呢?

  当孩子感冒时,其上呼吸道粘膜会发生充血和水肿,可产生刺激性咳嗽。此时,由于下呼吸道(气管、肺泡)内并无“垃圾”堆积,故这样的咳嗽对机体没有任何保护作用。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家长可单独为其使用小儿止咳糖浆、非那根止咳糖浆、急支糖浆等止咳药。使用这类药物时需注意,不宜用开水冲服药液。否则,药液被稀释咽下后,便失去了对呼吸道的覆盖作用。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不会有细菌感染,故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当孩子患支气管炎、肺炎时,气管及肺内有较多的“垃圾”,会使孩子咳嗽,这样的咳嗽对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时,家长应为孩子选用止咳祛痰药,如吐根糖浆、棕色合剂、远志糖浆等。如果痰液粘稠还可选用10%的氯化铵合剂。这些药物可以增加呼吸道粘膜的分泌液,使痰液变稀,易于咳出。此外,也可选用中成药蛇胆川贝液、蛇胆陈皮末等。孩子患支气管炎、肺炎时大多合并有细菌感染,故此时除了选用止咳祛痰药外,还应选用些广谱抗菌素。一般可选用青霉素类、红霉素类或头孢类抗菌素。有条件者,还可以用孩子的痰液做细菌培养,然后再选用最有效的抗菌素进行治疗。

  过敏反应或炎症刺激可使孩子出现咳嗽及哮喘。在过敏和发生炎症的情况下,孩子会出现支气管粘膜下水肿,支气管痉挛、支气管口径变小,呼吸道阻力增加等症状。这种情况又叫哮喘性支气管炎。孩子既有咳喘症状,又有呼吸道炎症,因此必须采取抗菌素、止咳药和镇静药联合应用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抗菌素可选用广谱抗菌素。止喘药可选择常用的止喘灵、舒喘灵、氨茶碱、麻黄素等。镇静剂可选用口服冬眠灵、鲁米那等,或用10%的水合氯醛溶液灌肠。当孩子咳喘迁延2—3周以上时,还可以加用超短波等物理疗法进行治疗。

  实践证明,治疗咳嗽,还是要先治疗原发病,这才是治愈咳嗽的关键。有些孩子久咳不愈,这不仅与小儿自身抵抗力、营养状况、医生的治疗方法有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与家长对孩子的护理,特别是对孩子的饮食调理有关。孩子生病咳嗽时多伴有食欲不振的情况,因此家长应在烹调方法和食物品种上多下功夫,适应孩子的嗜好。可让孩子多吃一些大白菜、萝卜、胡萝卜、西红柿等新鲜蔬菜和豆制品,为孩子提供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以利于其机体代谢功能的修复。此外,为孩子做的菜肴应避免过咸,并尽量采用蒸煮的烹饪方式,而不要用油炸煎烩等烹饪方式。

  (责任编辑:刘振龙)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