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小儿哮喘避开诱因比吃药重要

2010-03-22 05:19: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支气管哮喘是过敏性炎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冬春、秋末发病率更高。该病因过敏性因素而发作,常有一定的诱发因素。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这些诱发因素,可大大减少哮喘的发作。<br>

  覃女士带着4岁儿子来医院看病,她说近来儿子感冒咳嗽不止。经过医生检查,她儿子只是表现为反复咳嗽、定时的阵咳及刺激后的痉咳,这些都是呼吸道过敏的症状,没有喘息和罗音,被医生诊断为小儿咳嗽变异型的支气管哮喘的症状,需要长期服药调节。

  “青涩”小儿易发生支气管哮喘

  像覃女士儿子的哮喘病症,已经发展成为婴幼儿易感疾病。他应该是在3岁前就有表现,但因为未经特殊处理,有可能会发展为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婴幼儿支气管哮喘分为急性发作症状、咳嗽变异型哮喘症状、肺气肿三种,如果在儿童期获得有效的治疗,大部分都会恢复。

  小儿易发生支气管哮喘的原因有:一是因为儿童的身体尚未发育成熟,上呼吸道的管腔较细,软骨较软弱,弹性也差,黏膜分泌不足,纤毛运动力弱,其呼吸道的清除功能比成人差。婴幼儿缺乏免疫球蛋白A,一般到12岁左右才能达到正常成人的含量,有过敏体质家庭的婴儿免疫球蛋白A就更缺乏,呼吸道抵抗力较弱易引起感染,成为诱发儿童哮喘的重要原因;二是有过敏性体质的患儿气道反应性高,一旦接触到抗原物质,可反射性地引起咳嗽和刺激迷走神经而产生支气管痉挛;三是儿童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很敏感,对寒冷季节的适应能力差,冷空气刺激或气压降低,常可直接诱发哮喘;四是剧烈运动可导致反射性支气管痉挛而出现哮喘。

  注意避开诱发因素比吃药重要

  支气管哮喘是过敏性炎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冬春、秋末发病率更高。该病因过敏性因素而发作,常有一定的诱发因素。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这些诱发因素,可大大减少哮喘的发作。

  支气管哮喘常见的诱发因素涵盖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如晚上睡觉踢被子着凉;穿着太多或活动后出汗,未及时更换湿衣服,捂干受寒;宴会场所,空气混浊,被动吸烟;气氛热烈,浑身是汗;油腻食品,喝大量饮料;曾经引起哮喘发作的某些食品再次食入;晒被子、毯子,拍、掸灰尘,因为灰尘中含有大量尘螨;情绪激动,大吵大闹,满头大汗,再吸入冷空气……父母如果注意避开这些诱发因素,支气管哮喘患儿比吃药还要康复得快。

  如果孩子患支气管哮喘的话,在饮食方面,要注意饮食清淡,忌食海鲜、甜食、冷饮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支气管哮喘患儿禁止长期服激素

  哮喘可以发生在不同年龄的人,尤其是3岁以内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时,常易被医生及家长误认为是感冒、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因此而滥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专家认为,由于哮喘为非细菌性感染,用抗生素是无效的,长期口服或静点药物达1~2个月,反而造成了某些副作用,使孩子丧失了早期治疗哮喘的机会,以致迁延至成年不愈。

  哮喘患者在急性发作期病情较重时,可短期口服泼尼松(强的松),严重发作时也可用静脉注射,但全身用药时间宜短,只为挽救危重病人才用。切不可病重乱投医,去用那些“根治哮喘的偏方”、“祖传秘方”等,这些药方内掺入了口服激素,长期大量误服,必会产生较明显的副作用,正确应用吸入皮质激素,同时在急性发作期应用缓解支气管痉挛的β2激动剂,才是目前治疗哮喘的主要方法。

(实习编辑:郭婷婷)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相关专题
冬季儿童哮喘护理

哮喘是儿童期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如不积极治疗,儿童哮喘中约1/3-1/2的人可迁延至成人。尤其是3岁以下的儿童,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很有可能会引起肺功能不可逆的损坏以及并发炎症,从而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秋冬正是儿童哮喘好发的季节,一起来听听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孟琼主任如何支招护理和预防儿童哮喘。

特别策划
哮喘
擅长哮喘专家更多
  • 胡坚主任医师天津市儿童医院

    擅长领域:小儿内科、免疫科疾病。

  • 韩斐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擅长领域:小儿脾胃病、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抽动症、小儿多动症

  • 陈玉琴主任医师

    擅长领域:熟悉儿童多发病和常见病的诊治,特别擅长呼吸和过敏疾病,近10多年来一直参加全国儿童哮喘协作组的专科学术活动,熟练掌握小儿喘息、哮喘、慢性咳嗽及肺炎的诊断和防治技术。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