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环保部公开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稿,最大调整是将PM2.5、臭氧(8小时浓度)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稿中将PM2.5年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0.035毫克/立方米和0.075毫克/立方米。据环保部科技标准司负责人介绍,PM2.5值标准的设置与WHO过渡期第1阶段目标值相同,符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和环境管理的需求……
揭秘“PM2.5”,我们呼吸着危险的空气。小于2.5微米的颗粒,让人体无法抵挡,严重危害我们的肺部。
杀手PM2.5一般而言,直径超过10微米的颗粒物,会被挡在鼻子的外面;直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可以进入呼吸道,但随着吐痰、打喷嚏被部分排出体外;而直径在2.5微米以内的细颗粒物,却会顺利通过下呼吸道,小于... [详细]
PM2.5能在肺泡区沉着,溶入血液,作用于全身;不溶性部分沉积在肺部,诱发或加重炎症。
PM2.5刺激肺内迷走神经,造成主神经紊乱从而波及心脏,并可直接到达心脏,发生心肌梗塞。
PM2.5上附着很多重金属及多环芳径等有害物,易导致胎儿发育迟缓和低体重儿。有毒物可以跳过胎盘,直接影响胎儿。
PM2.5可引起血液系统毒性,诱发血栓的形成,还可以造成凝血异常,造成血粘度增高,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
PM2.5源头广泛,均是人为造成。煤和石油在内的化石燃料燃烧,工业气体排放和建筑工地扬尘,都是城市中PM2.5污染物的主要来源。而PM2.5污染物除了直接来自于机动车、工业排放以及尘土等来源以外,还有一个“二次生成过程”,即排放气体在一定的化学条件下被氧化成为颗粒。
日本从80年代开始一直在对PM2.5细微颗粒对人体的影响进行过许多的分析和讨论,最后专家一致认为,在大城市当中的PM2.5微小颗粒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尤其是柴油汽车尾气,虽然火山灰以及地面施工的粉尘它也有可能形成2.5微米以下的颗粒,但是分析结果表明大... [详细]
做好防护措施 应对PM2.5侵袭PM2.5对人体的伤害较大,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各项措施,防范PM2.5带来的危害。有条件的人可考虑居住环境。PM 2.5空气污染容易出现的区域包括车流量大的街道、工业区,穿行或工作于这些区域者,可戴合适的口罩进行防护,还是有好处的。
一些食疗方有保健作用,可抵御PM 2.5的影响。不少教师、清洁工等都有吃“猪红”除尘的习惯。猪红中的血浆蛋白被人体内的胃酸分解后,会产生一种解毒、清肠的分解物,能够与侵入人体内的粉尘、有害金属微粒发生化合反应,易于毒素排出体外。吃一些银耳莲子... [详细]
近期由于北方地区灰霾天气频发,被称为灰霾元凶的细颗粒物(PM2.5)受到空前关注。我国几个大城市PM2.5值是怎样的?这两天广州能见度重新开始下降,PM2.5数据也开始升高... [详细]
11月15日,环保部公开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正式向全社会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最大调整是将PM2.5、臭氧(8小时浓度)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并收紧了PM10、氮氧化物等标准限值... [详细]
“真”“准”都是浮云 勇敢面对致力改善才是根本,《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只是对这个PM10和PM 2.5做了一个“门槛”高低的设置而已,实际上只是个对环境的监测标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