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哮喘患者用药期间的饮食要点

2011-05-03 09:46:00千龙网健康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 哮喘患者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适当的调理自己的饮食与营养。我院专家提醒对于哮喘患者的生活饮食一定要细心调理,如此对哮喘患者病情的缓解与恢复会起到很大的帮助。<br>

  哮喘患者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适当的调理自己的食与营养。我院专家提醒对于哮喘患者的生活饮食一定要细心调理,如此对哮喘患者病情的缓解与恢复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一、纠正营养不良 哮喘作为一种反复发作的疾病,每次发作时,由于呼吸困难,导致缺,可对机体各系统及其物质代谢发生一系列的影响。特别是肠蠕动减慢,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引起病人食欲不振,进食量减少,进一步导致营养不良。哮喘所导致的营养不良,小儿患者比成人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在积极控制哮喘的同时,要注意供给哮喘病人以优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较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但是脂肪的供应量应加以控制。蛋白质,如:瘦肉、鸡蛋、牛奶、大豆及豆制品,但应少吃、蟹、咸鱼、牛奶等食物,以防过敏。同时,哮喘病热量消耗大,所以饮食上应多补充热量,如米、面等。患者还要注意多吃含维生素矿物质多的食物,以增强抵抗力。下面主要介绍小儿哮喘的饮食营养原则:

  1、三大营养适当,纠正营养不良:哮喘病儿益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适当脂肪。由于呼吸困难,导致缺氧,可对机体各系统及其物质代谢发生一系列的影响,缺氧使胃肠蠕动减慢,消化吸引减弱,能量合成受到影响,病儿活动无力,胃肠道及各种肌肉组织血流量减少,二者均会引起病儿食欲不振、进食减少,导致比成年病人更为明显的营养不良。哮喘病儿应补充足够的优质蛋白质,以满足炎症修复和营养补充的需要。碳水化合物可以补充足够热量,但应避免过食产气食物,如面食、豆类和薯类。脂肪供给不宜偏高,因为进食脂肪过多,影响食欲和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对病情不利,主要以进食植物油为主。

  2、增加维生素A、B、C和的供给:维生素A具有维持人体正常发育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功能。维生素B、C是参与各种代谢的重要物质,并有增加食欲、促进部炎症吸收的作用。除了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外,还具有抗过敏等功能。另外,机体为了从哮喘缺氧状态中提高对氧的摄取量,以减轻组织缺氧状态,会出现代偿性缺,补充必须相应增加。

  3、多饮水:哮喘发作时,特别是严重发作时,肺过度通气张口呼吸,出汗多,饮食少,常使病儿失水。哮喘病儿多饮水非常重要,不仅补充了失水,而且还可以稀释痰液有利于黏稠痰液的排出。

  4、三宜三忌:饮食宜温热、宜清淡、宜少量多餐,忌过冷过热、忌过甜过咸和刺激性食物、忌过饱。哮喘病儿胃虚弱,过食生冷会引起胃肠蠕动减慢,可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使病儿体质下降,对哮喘康复不利。过热过烫的饮食可引起阵发性咳嗽,甚至诱发哮喘,应引起注意,加以避免。过甜和刺激性食物可以诱发哮喘已众所周知。吃咸也致喘已经过流病学调查证实:哮喘发病与原发性高血压一样 ,与摄入高盐有关。哮喘的本质是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者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主要原因,而高盐摄入正好使哮喘病儿的支气管平滑肌,对过敏源刺激产生强烈反应,加重气道高反应性,必须加大用药剂量,才能起到控制作用,因此,哮喘病儿应采用低盐清洗饮食。哮喘病儿吃得过饱,既增加胃肠负荷不利于消化吸收,又使腹压增高,也易诱发哮喘发作,故哮喘病儿应采用少量多餐进食制。

  二、对于肥胖病人,脂肪供给量宜低,以达到祛痰湿与适当的目的。

  三、在哮喘发作期可予软饭或半流质饮食,这样可以减轻呼吸急迫所引起的咀嚼和吞咽困难,既有利于消化吸收,又可防止食物反流。

  四、在哮喘患者平时生活中要注意的更多,首先要避免食用产气食物,如瓜类、豆类、面食或甜点;还要注意补充水分:在哮喘发作时,特别是严重发作时,因为张口呼吸,出汗多、饮食少,常使病人失水,并使痰液粘稠不易咯出,因此及时补充水分、增加液体摄入量,对于纠正或防止失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鼓励轻症病人多馀水;危重病人不能进食时,可用静脉补液,这样有利于稀释痰液、促使粘稠痰液的排出;对某些已知会引起过敏、诱发哮喘的食物,应避免食用,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忌口”。所谓“忌口”就是忌“发物”。“发物”一般是指食后能引起旧病复发或新病加重的食物。“发物”包括的范围很广,而对于不同的哮喘病人来说则又是因人而异的。所以哮喘病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忌口”,这样既可以避免由饮食不慎而导致哮喘发作,又可以防止因过于讲究“忌口”而影响机体对多种营养物质的吸收;不吃冷饮及人工配制的含气饮料,在炎热的夏季,雪糕、冰砖、冰棍等冷饮及各种人工配制的含气饮料颇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少儿更是如此。但对于哮喘病人来说吃冷饮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对于哮喘病儿来说要想控制其不吃冷饮是颇为困难的,但作为家长仍应晓之以理,坚决劝阻其不要吃冷饮为好。

(责任编辑:朱润芳)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